咖啡拉花奶泡的几个误区、咖啡拉花:打奶泡的关键要素、咖啡拉花对奶泡质量的要求

 咖啡培训班电话:18457190403   2018-04-06 23:37   1,131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咖啡拉花奶泡的几个误区

对于奶泡,有这样几个误区是我们要了解,这才能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奶泡。

第一误区:利用上下抖拉花缸,把表面粗泡沫去掉。这是很好的方法,但很多朋友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很强的依赖,自己奶泡没有打好,不去总结为什么没有打好,而采用这种手段去弥补。长此以往,就产生了依赖,这里我一定说一下,如果仅靠这种方式来去粗泡沫,奶泡技术是没有办法提升的,也练不成拉花的高级技巧。

第二误区:用匙舀掉表面的粗泡沫。这个方法是我最排斥的。虽然在比赛中有些选手用些方法,但我认为这是其奶泡技术不过关,表面粗泡太多,抖也抖不掉,只能舀。但凡用类似手法来处理奶泡的,请一定加强你在打奶泡中蒸汽的控制技术。

第三误区:把奶泡打起了后,放置在旁边静一小会。这种方法很恼火,这是奶泡技术还没有入门的一种表现形式。这会使奶泡的分层加剧,热奶与奶沫的融合会很不容晚完成,稍不注意,就变成奶是奶、沫是沫。整杯咖啡没有平衡口感。

第四误区:两个拉花缸来会倒时处于很高的位置,本来的目的是融合,反而激起更多的粗泡。

第五误区:奶泡没打好,怪蒸汽。笔者认为,咖啡机蒸汽压力(即锅炉压力)在0.8BAR是比较好掌握的打奶泡气压,这个压力打奶泡很绵长,也很容易把牛奶发泡的原理搞懂,但做一杯奶泡需要13秒左右,呵,没有压力大的快。如果气压在1.0或1.1BAR的话,那打奶泡的方式和方法会有所改变,但原理是一样的。(这一点要排除因蒸汽不纯,导致的“吐”的现像,拉花缸也抖得厉害,如出现这个现像,请把蒸汽排空,再充分加热一次试试就对了。)

咖啡拉花:打奶泡的关键要素

咖啡拉花对奶泡质量的要求

说这么多,主要是想给大家一个手能摸到、眼能看到、耳能听到的标准,这个标准掌握了,我们再讨论在口中通过口腔黏膜、味蕾及通过上腭的内鼻孔所形成的综合印像问题,即滋味问题。

这个课题每次和朋友们交流,都只得到一些很笼统的结果。比如:要细腻(什么是细腻?没一个人用精确的词语能解释清楚)、要像天鹅绒般(天鹅绒是什么?做为国家保护动物,有几个人敢去打只天鹅摸它的绒?)、要滑口(呵,这也搞笑,因为牛奶不打发是最滑口的,就像这家伙很懒,在你口腔里什么都没留下,就下肚了),诸如此类极为模糊的形容词语不胜枚举。但有一个说法,我比较认同,与大家分享:表面要能反光。这个说法我认为是很客观而且直接的,至少它可以做为一个标准通过肉眼看出来。

这里说这么多,主要是想给大家一个手能摸到、眼能看到、耳能听到的标准,这个标准掌握了,我们再讨论在口中通过口腔黏膜、味蕾及通过上腭的内鼻孔所形成的综合印像问题,即滋味问题。

那这些标准是什么呢?表面要能反光算第一个。

第二个标准是:表面没有一粒粗泡沫。这个需要很到位的奶泡控制能力,当然这也是反光的前提。那什么是粗泡沫呢?如果非要给它下一个定义的话,我认为大于直径1mm的都叫粗泡沫了。

第三个标准是:在加奶量一致的情况下(都加在缸嘴底部的位置),不管打六成满还是七、八、九成或全满,打出的温度要一致,不能以温度的高低来调节奶泡的多少。

第四个标准是:做两杯cappuccino,以WBC标准杯做,奶泡倒入杯后,拉花缸里一滴不剩。这个标准如果再升华一点即变为:要多少奶泡,就只打多少奶泡(macchiato等微量奶泡除外),这很难练,需要老长时间,笔者也只能偶尔做到。

以上这四个标准做到了,在视觉、手感和技术上,起码它算是一缸不错的奶泡了。前面还说到一个听觉,这取决于牛奶,刚打好的奶泡,一定要听不到很连续的爆破声,这才能保证奶泡在杯中的持久力。 一个关于cappuccino的话题,就是关于cappuccino的分类问题。可以把cappuccino按奶泡的质量进行分类,分为三类,一个是wet cappuccino、一个是dry cappuccino,还有一个是介于两者之间的half cappuccino。那我们怎么来区别这三种cappuccino呢? 如果奶泡技术过关的话,可以采用奶泡质量来进行区分,如下:前提:600ml(中号)左右拉花缸,装奶在缸嘴底部。

1、 wet cappuccino打奶泡呈6、7成满;(此奶泡做树叶等纹路要求多的花纹非常好看,同时,此奶泡还可以拿来做latte)

2、 dry cappuccino打奶泡呈全满;

3、 half cappuccino打奶泡在8成满;本人更喜欢9成满奶泡。(此奶泡做心、苹果及郁金香类花纹很棒)。其实我们平时用得最多的就是这种奶泡,用它来制作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cappuccino。

提示:现在就去练习,心中想打一缸7成满奶泡,决不打成9成满。行动吧!

本文地址:http://kafei.xiaochi234.com/1061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网络,由 特产大全 小编整理。版权归 原作者 所有,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 小吃培训网 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
 发表评论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