咖啡豆成分详细分析、咖啡生豆:新豆、旧豆之分

 咖啡培训班电话:18457190403   2018-04-06 17:28   876 views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咖啡豆成分详细分析

生咖啡豆并不含咖啡的特殊香气,因此并不直接食用,必须经过焙炒后才会生成大量挥发性香气物质。

生咖啡豆在经过焙炒以后,主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经分析确认之种类至少有660种以上,是所有食品及饮料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最多的食品,于焙炒过程中所生成的香气如榛果味、奶油味及焦糖味或具有青草味、烟熏味、烧焦味、香辛味及苦味,多来自于可挥发性物质,另焙炒程度的差异亦会影响咖啡的风味特质。

  ★果胶及木质素:

果胶是由多种多醣类所结合而成的物质,其主要组成分为半乳糖酸之聚合物、俊糖酸及鼠李糖等,其含量达3﹪以上。木质素是植物体利用硫酸及苛性碱处理后所剩余的不溶性残渣,亦即所谓的咖啡纤维,其含量约为2.4﹪ 。

  ★含氮化合物:

生咖啡豆中所含之含氮化合物可区分成植物碱、葫芦巴碱(Trigonelline)、烟碱酸、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等,分述如下:

  ★植物碱:

主要为咖啡因(Caffeine),在生咖啡豆中之含量,因品种上之不同,有很大的差异。以Robusta的含量较高,平均约为干物量的2.2﹪,Arabica的含量较少,平均约1.2%左右。近年在爪哇及科特迪瓦已栽培出低咖啡因品种的咖啡豆,其咖啡因的含量仅为0.2﹪。咖啡因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加以去除,制成各种去咖啡因制品,去咖啡因速溶咖啡粉之咖啡因含量为0.3﹪以下,一般商品都控制在0.1﹪~ 0.2﹪之间。咖啡因可以说是咖啡的精神所在,也是最受争议的事项。

咖啡因虽然没有异臭味,但具有显著的苦味。虽然有人想利用咖啡苦味程度之有无相同来判断咖啡因含量之多寡,但并未能完全成功,因为咖啡因的苦味仅占咖啡苦味的一小部分,因此对于去咖啡因咖啡的苦味并未有太多的影向。

咖啡因在被人体消化以后,可快速的被吸收及代谢,并藉由尿液中排出。咖啡因在人体血液中含量的增高状况,依胃中含量而定。咖啡因对人体生理效应最显著的作用是对于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,至于对脑部活性生成变化所需剂量极高,比一般正常摄取量高出许多,其它较受人瞩目的生理效应为对于血压、心脏血管的影向等问题。

  ★葫芦巴碱(Trigonelline) :

葫芦巴碱是具有吸湿性的无色结晶,在水中的溶解性极佳,它也具有低程度的生理作用,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、胆汁之分泌及肠道之蠕动。

葫芦巴碱直接对咖啡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微小的,其苦味仅为咖啡因的四分之一,由于它的存在量很少,因此对于口味上的影向并不很大。在生咖啡豆中的含量,依品种之不同而有所差异,Arabica的含量较Robusta高。葫芦巴碱在焙炒过程中会快速分解,其损失率约在50﹪~ 80﹪之间,依焙炒温度及时间之不同而异。另葫芦巴碱会分解生成多种化合物,包括非挥发性之烟碱酸…等,及29种挥发性物质,这些挥发性物质中已被鉴定出有9种为孕含咖啡香气物质。

  ★烟碱酸:

烟碱酸在生咖啡豆中的含量很少,但是在经过焙炒以后,则有增加的现象,主要的原因是它来自葫芦巴碱分解作用的结果。但是研究结果发现,在焙炒的高温下,烟碱酸会继续分解成具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,因此真正的增加量并不多。

咖啡生豆:新豆、旧豆之分

咖啡培训知识:咖啡生豆:新豆、旧豆之分。咖啡果实经过干湿等方式加工处理后,即成为咖啡生豆(Raw bean/Green bean)。

生豆的主要成分为:

碳水化合物,约49%;

水分,约12%;

蛋白质。约11%;

氯原酸,约7.6%

生物碱及微量元素,约0.4%。

按照时间长短的不同,生豆又可以具体分为:

当季豆(Current Crop),即刚采收的生豆;

新豆(New Crop),即第一年的生豆;

旧豆(Past Crop),即存放两年的生豆;

老豆(Old Crop),即库存太久的生豆;

陈年豆(Aged Bean),不同于老豆,它的存储方式独特:包于内果皮里,储存于原产地高而凉爽的仓库里,并经常翻动。烘焙过后,陈年豆风味酸质变弱,醇度变高,质感变厚,老成持重,拼配时可与新豆综合,使酸质平衡。另外,烘焙过后的陈年豆,要放置3天后在萃取饮用,使其浓稠风味发挥体现。

此外,烘焙时新豆与老豆相比,新豆由于含水量高,传热难,所以烘焙难度高。烘焙后,新豆感觉活泼,有自然花香,优质的酸味,含水量高,氯原酸丰富,味道相对鲜明强劲;老豆感觉沉稳,醇度和浓厚度高,含水量少,体积轻微膨胀,味道柔和。

随着时间的增长,生豆内部水分逐渐减少,生豆的颜色会逐渐由深绿偏蓝向发白发黄转变;清新的果香或草香等气味也会逐渐变弱;活力减少。这些都可以作为辨别生豆新鲜度的依据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kafei.xiaochi234.com/880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来自网络,由 特产大全 小编整理。版权归 原作者 所有,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 小吃培训网 对观点赞同或支持。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
 发表评论

您必须 登录 才能发表留言!